糙、燥

Zhaoyu Luo bio photo By Zhaoyu Luo

title: 糙、燥 date: 2011-12-01 08:40:50 updated: 2011-12-01 08:40:50 tags:

  • 糙 uri: —

早早的,周一就约了公司的前辈聊聊职业生涯规划。说实在,确实不喜欢现在系统工程师(伪DBA、伪运维工程师)的工作。今天下午终于有幸和一位大前辈聊,感觉挺好。

面对面坐下,突然又不知道从何说起。在前辈面前只能装小,我就毕恭毕敬,以一种稚嫩的方式描述这2个月来的感想,间接地表述出来。主要就是说自己想做技术、钻研技术,用更好地技术做项目。

前辈似乎“明白”了我的想法,绕了很多弯、还举例跟我说明“技术”其实不重要,公司的盈利方针是卖咨询以及与客户共同盈利。

其实我蛮反感这种技术够用论。在这里最强调的是业务的理解,其次是做事要圆满,至于技术什么的那是最后的事。在这里我总觉得恍如隔世,总觉得自己那么格格不入。在当今的发展这么迅速地互联网浪潮之下,企业以前不敢想的大数据、高并发的数据处理,而今都已经能通过技术实现。数据挖掘、BI等已从技术的神坛渐渐地走下来。虽然这里数据量不大,现在的企业应用在几台服务器上就能“对应”完毕,但是你能假设用户的需求不会增长吗?用户需要挖掘的东西一成不变吗?在事前不做好技术积累,在碰到需求急剧增长的时候,临时做得出解决方案吗?还不是到最后要买母公司的技术来抵挡。

谈话的时候,势很重要。你只要强势,你无理的话都会变得有说服力。而我不可能在一个大前辈面前心平气和地说完这些想法。而且对面那个大前辈俨然一副“已经看穿你所有心思”,“你就像我年轻时一样”之类的架势,所以就很无奈,谈话不能进行下去。在这里就打了一个结:我认为企业平时就要做好新技术的积累,以防客户需求猛增,这样企业增长才能平稳,盈利才能长久。而前辈认为,认认真真做事才是最重要,老老实实干活,我们的竞争力照样可以和大企业媲美,技术什么的从来没碰到过瓶颈,所以采用最新技术是没有必要的,是有风险的。

有风险!?我承认电脑是个精密的东西,不像电视机那样:无论你怎么开关,两次得到的功能完全一样。但是我无法认同这种“风险担忧恐惧症”,无法忍受这种把电脑“供起来”的心理,仿佛你只要改了一下桌面的背景,你千千万万的服务就会瞬间宕机似的。这完全是文科生心态!完全一副战战兢兢的弱者形态!既然称我们为工程师,我们就应当有这种适应变革的能力,我们就能站在IT浪潮之上,我们就能以一种工程而又科学的方式把计算机给降服住。项目一上线、死活不更改的想法简直愚蠢之极!

我也不是非常执着地要采用新技术重写一切,这点大前辈可能是充分误解了。但至少不同的一点是,我的职业发展是技术道路,需要不停的技术积累。而前辈的职业建议是,踏踏实实做事,服务比技术重要。

对比的来看,我的视野是从技能上升开始向外投射,而前辈的建议是踏踏实实做人做事然后再全心全意地服务客户。明显,前辈的建议要“正确”地多。但是“正确”有用吗?就像做政治题一样,你写那么大而全的答案上去,会有那种畅快淋漓的感觉么?我早已厌倦了这种标准答案式的回答,已经听了4年,耳朵起茧,听不进去了。对于我来说,最重要的提高核心竞争力,必须要有世界级的技术才能养家糊口。对于我现在的月光状态,只能技术起家,而不是什么“服务”。我还没有把这里当家,如果我一天突然被扫地出门,我只能卖艺,卖不了“服务”。

说完这些,前辈说一会要开会,最多再15分钟。我知道这就是他给出的答案了:我们是干服务业的。这显然不是我想要的答案,我想如果公司有个研发部的话,那我肯定混得很爽。我就只好装作一副无奈的沉思状。其实沉思是假,无奈才是真。

前辈好像被我卖了破绽,开始一副教育的腔调了。说我做事很糙,接下来就开始罗列事实进行“人身攻击”了(这里说的人身攻击只是谬论的一种形式,指避开话题不谈,转而职责做事),说我新人学习的时候,团队那个数据库设计得很糟……我马上指明,数据库不是我设计的,但我有责任通过了这么错误的数据库。接下来,前辈又想说我很浮,估计是看了我的“进言报告”吧!他不爽了,因为那明明不是我一个新人想的事。在他眼里,我是一个数据库都设计不好的新人,起点自然就很低,跟他谈这些完全是浪费他时间……我很无奈。

好吧,既然是揣着成见过来教育我的,我就只好摆样子接受咯。最后我问到比较很的问题了,那就是,如果技术足够用的话,公司能接多大数据量的客户?公司这样拓展业务没有问题?显然前辈对这样的话很恼火,他跟我说,至今为止还没有碰到瓶颈,业务的事不是你现在想的范畴。我心里不服。不过这不服的表情激出了前辈的心里话:没人关心你的状态,还不足以为你考虑这些事。——意思是,你现在工作还不够出众,才做2个月,不会有人关心你的感觉。你只有好好干,才可以过来跟我谈条件。

好,到此为止,一切都清楚了。你要干得好——系统运维干得好,运维东西基本上是行家里手之后——再跟我谈条件——而那时,我估计我已经错过了干自己最想干得事的最佳时机了。

我最想干什么呢?基本的想法是提高计算机的计算效能——研究并发编程,提高计算机资源使用率——虚拟化、分布式计算、并行计算、科学计算用套件、多线程、并发与同步——这些是我将来的研究方向。